研究生论文如何选题?文献综述怎么写?

发表时间:2022-01-29 15:01:59

迫不及待想要选一个题目开始研究了;身边有的同学一直找不到好的题目,非常着急;还有的同学点子太多,不知道选哪个好;而某个已经选好题目的同学,不知道如何开始启动研究。我觉得你们都不必着急,毕竟才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,才开始转入“研究者”的角色,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。俗话说得好:“万事开头难。”选题确实非常重要,也确实不容易。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选题的事情,顺便说一下选题之后的第一步——文献综述。

 

一、选题的基本原则

 

我们先不说具体的题目,先来说一下选题的基本原则,也就是判断一个题目是否值得你做的条件和准则。有的题目,可能对于别人来说很适合,但却未必适合你;有些题目,可能几年前做或者几年后再做比较合适,却未必适合当前来做;有的题目则可能完全不值得做。具体来说,选题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:

 

一是有意义。我们做研究、写文章都要面对“意义”这个大问题,没意义的事情就不值得做了。“意义”就可以分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,比如某项研究能够回答理论上的重大问题,能够对已有的理论提供重要支撑、完善和修正,我们说这项研究有理论意义;再比如,某项研究能够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,能够直接导致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产品,我们说这项研究有实践意义。你可能会问了,怎么判断一个选题是否有意义呢?这就需要对该选题所涉及的时代背景、现实状况、理想诉求进行考察,也就是说要去做文献综述。我们后面会讨论这个问题。

 

二是有条件。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言下之意,米是做饭的基本原料,也就是基本条件,缺了这个条件,煮饭这件事就做不成了。做研究也是一样。比如你要去研究近代的教科书,那总要找到这些教科书才行,单凭别人发表的文章或者书业广告里提到的信息,是完全不够的;比如你要去研究中学生的课堂表现,那总要深入课堂才行,如果没有学校给你这个机会,你进不了课堂,或者说你连课堂的视频都拿不到,那也是做不来的;再比如你要做一项实验,那可能要买材料,还要有实验器材,缺钱缺设备缺原材料都不行的。前面这些都是客观条件,还有一些是主观条件。比如你想研究俄语版的生物教科书,却不懂俄语;你意识到了量化研究的重要性,却不会使用量化研究的工具,这样都是无法开展研究的,条件要基本满足了才有可能。

 

三是有兴趣。有些研究生的选题是自己选的,有些则来自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或者建议,不管怎么说,导师要有能力指导你的选题才行。问题就来了,如果是导师建议或安排的选题,就需要考虑兴趣问题。如果你对足球一点也不感冒,你会去看足球赛吗?可能电视上在播放足球赛,你都要换频道呢。有了兴趣才有动力一直做下去,否则就会很难受。不过对于一个新接触的研究领域,也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,可以先去试着培养兴趣;如果实在培养不出来,那最好还是别勉强了。

 

有意义、有条件、有兴趣,这样的选题才值得做。如果面对一个选题,分析完以后发现满足不了这三个“有”,那可能就要换题目了。

 

二、题目从哪里来

 

选题的前提是有题目可选。题目的来源其实是非常广泛的。下面我主要以在读研究生作为主要对象,兼及在职人员,介绍常见的选题来源。

 

一是导师的研究课题。这是非常常见的选题来源,在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实验学科更明显,人文社会科学则不一定,有的老师会让学生做跟自己课题相关的题目,有的老师则不愿意。这样来源的题目,肯定是在导师的研究领域中的,导师有能力、有条件指导学生完成。

 

二是现实问题。这一点对于有过工作经历的研究生或在职人员来说比较合适。我们在现实生产生活特别是工作过程中,会遇到很多问题。通过查阅资料、向他人请教,有些问题容易解决,但有些问题并不能找到现成的答案,非要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解决,特别是那些跟具体学科方向、具体地区、具体人有关的问题。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敏感度,能够意识到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,并将其及时记录下来,然后转化为可以研究的问题。多说一句,很多中小学老师在一线工作时间久了,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值得研究的问题,但有的选择视而不见,有的则因为时间、资源条件等原因无力去研究;还有一些老师,对工作产生了倦怠,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。这些情况,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,也不利于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。

 

三是学术进展。倘若导师没有给推荐题目,自己对现实问题也缺乏敏感度,那就可以通过文献阅读来寻找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。一般而言,这需要从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域入手,范围太大了文献太多,没有明确的方向和重点;范围太小了又太专门,对于新手来说不好把握。比如研究基础教育的人,不可能把所有跟基础教育有关的文献都看一遍,也不可能只看全国仅有三五个教授感兴趣的方向。比较可行的一个方法是,去看自己专业中的中外核心期刊近几年发表的文章,因为期刊论文具有时效性,反映的最近一段时间同行关注的领域,也就是热点或焦点;其中也有一部分并非新话题,却是长期以来一直难啃的硬骨头,也就是难点。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选题。当然了,我们不能重复别人的研究,学术要讲求创新,不然研究就没有意义了。如何创新?后面我会稍微说一下。

 

三、文献综述

 

对于读研究生来说,大部分情况下,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以后才开始的,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但实际上,选题只是确定了一个大致方向,到底能不能做、怎么做,还是要等文献综述之后才可以明确。不排除有这种情况出现:刚开始感觉某个选题可以做,但在文献综述之后才发现,这个选题已经被做得很彻底了,对于研究生而言暂时没有空间了;或者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太过复杂,单凭研究生的能力,无法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;还有一种可能是,时代变化太快,某个选题马上要过时了,再研究也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了。因此,文献综述是对选题的进一步确认,并为下一步分析选题是否可行、研究什么、如何研究提供指南。

 

(1)搜集文献的方法。在初步确定选题后,明确关键词,然后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文献。文献的类型要多样,期刊论文、学位论文、学术著作、会议论文等都要去找,中文文献、英文文献都要去查,必要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其他语种的文献,借助翻译软件去读。尽量去看权威或核心期刊中的文献,由于学术评价的机制问题,高水平作者、高水平文献一般都分布在权威或核心期刊中,但专著和学位论文也不能忽视。为了以后查找方便,可以使用文献管理工具,对文献分门别类。在搜集文献的时候需要注意时效性,即主要去看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,不要去看太久的文献,除非是在整个学术史上经典的、奠基性的、革命性的文献。

 

(2)阅读文献的方法。读文献的时候,大可不必对每一篇文献都逐字逐句去读,那样非常花时间,效果还不好。首先要对文献分类,哪些是最重要的、影响最大的、或者与研究主题最相关的文献,这些是要精读的;哪些是不怎么重要的,其中只有一两个点值得关注的,那就去关注这几个点。其次注意阅读的技巧,先读题目和摘要,判断其价值,然后关注其研究问题、研究方法、主要结论,必要的时候才去看细节。第三是做好读书笔记。有些文献很长,读了后面忘了前面;有的时候文献很多,时间一长,就忘了以前读过的文献。这时候就显示出笔记的重要性。从一开始做笔记的时候,就有意识地进行分类,把不同的研究问题、不同的研究方法、不同的研究结果刻画出来,这样就可以对文献有系统的把握。

 

(3)文献综述的方法。只是看孤立的一篇篇文献,无法对整个研究方向形成宏观认识,所以需要对所有看过的文献进行综述。综述的关键是“综”,不能只是罗列张三李四说了啥,那就没有“综”。每个问题都是有多个方面的,比如这个问题涉及哪几个子问题,或者某个指标涉及哪几个二级三级指标;对于这个问题,学界都是从哪些角度去切入的,他们选了什么研究方法,使用了什么研究工具,得出了哪些有价值的结论,留下了哪些疑问或困难。在写的时候,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,按照一个标准,分成几个维度,对文献的要点进行重新梳理,提炼出已有研究的主要方向、主要方法、主要结论,并要回答这样的问题:已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,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,或者还需要或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深入或拓展。

 

经过文献综述,你就可以明了,你想要研究的问题,到底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,别人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,是否已经回答了你所有的疑问,还是仍然存在值得创新的空间。

 

四、学术研究如何创新

 

最后,我再简单说一下创新的事情。在开题或答辩的时候,专家们经常提出来的问题是:你的这个研究创新点在哪里?如果没有什么创新,只是在重复劳动,那研究就没有意义了。学术研究的创新其实有很多方面,对于研究生而言,不一定要有颠覆性的新发现(也不太现实),但一定可以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有所创新的。

 

一是研究问题创新。这个是很难的,也就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问题。不过可以稍微创新一点,比如都是研究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,大部分核心概念都被研究过了,你可以着眼于哪几个尚未被研究的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。

 

二是研究视角创新。还是原来的问题,但看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变化,比如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,从信息传播的视角看待师生沟通等。

 

三是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创新。比如某个问题以前的研究都是量化研究,你可以引入质性研究;或者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研究中去。此外,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,将新视角、新方法、新工具跨学科、跨方向迁移到你的研究中,也是创新。创新的思路、方法有很多。

 

论文检测及降重系统:

万方论文检测

​维普论文查重

​Turnitin论文查重

​早降重系统

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,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,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,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。